知名研究公司 ANP 的经济学家兼管理合伙人彼得-纳格尔(Peter Nagel)和 ANP 中国分析团队负责人毕磊,在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中,通过分析得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设施集中度高,并且趋于明显的地区分布。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市场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产能严重过剩和区域集中度高,给中国现有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与此同时,它们也为全球扩张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机遇。我们注意到,中国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产能拓展国际市场并投资于未来技术。未来几年将是全球汽车工业重组的决定性时期,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分析的主要因素:
· 生产集中度:中国排名前15位的OEM经营着60%的汽车工厂(171 家中占102家),这表明中国的市场高度集中。
· 区域分布:广东、江苏和浙江等东部省份主导着生产格局,拥有32.5%的工厂。
· 产能分布:每家工厂的平均产能为 173,620 辆,中位数为 150,000 辆。
· 市场领导企业正在转型:虽然传统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设施数量上遥遥领先,但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扩大。直接对比之下,中国的比亚迪已经超越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 相关性:工厂数量与制造商的总生产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0.89)。
这些发现凸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成熟。它们显示了产业集中度和区域分布的清晰模式,这对投资者、供应商和竞争者都非常重要。
当前的市场形势和挑战:
· 出口热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增加近500万辆。有效缓解现有的产能过剩。
· 价格竞争:激烈的竞争和现有的产能过剩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与纯电车辆的价格战。多家车企在中国卷入价格战。
· 市场整合:毋庸置疑,市场必将经历密集的整合阶段,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的汽车制造商尤其会面临风险。
· 技术变革:自动驾驶、车用互联网和新能源驱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的研发投资和生产设施的现代化。
· 全球扩张:中国车企正越来越多地进军到国际市场,尤其在欧洲和东南亚,给全球老牌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巨大威胁。